农村留守儿童
在同龄的城里孩子嬉戏游玩的时候,本应享受人生最美好的豆蔻年华的农村孩子却早早地辍学,游离于各个饭店、工地上,背负着本不属于他们的重担。沉迷网游、暴力、早恋等发生在农村留守儿童身上的现象屡见不鲜,给祖国的花朵蒙上了一层难以抹去的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南下北上”打工潮的热度有增无减,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由文化程度不高的爷爷奶奶照看,这部分孩子被称之为“留守儿童”。打工潮在带动了经济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也呈现了出不可忽视的“留守儿童”现象。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囚犯微笑求死”新闻,折射出了农村少年心理教育的极大缺失。为何一名年纪轻轻的90后,能如此淡定的“微笑求死”?心酸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这种现象发生的深刻原因。
现在随便去哪个偏远山区农村一看,我们都会发现留守儿童的身影。年龄稍大的的上初中,小的仅只几个月。这其中不乏早早当家的懂事孩子,却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溺爱变成名符其实的“小霸王”。农村父母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有的甚至是半文盲,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是“读书没啥用,长大了就出去打工”。每个人童年的时候都有着自己的梦想,不论是想成为富翁、科学家还是明星,内心都渴望着被社会的认可。而近几年的“读书无用论”更是吹遍了大半个中国农村。在这种形势的影响下,受教育犹如被遗弃,赚钱成为十几岁孩子的主要任务。留守儿童出社会打工时,又因为缺乏文化水平,只能在流水线上作业,儿时的梦已渐渐消逝。“富士康十连跳”的发生也不是耸人听闻。这一切的主角,都是“当过留守儿童”的青少年。
如何让留守儿童的梦想不再被留守于远方?“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让留守儿童的梦想实现,学校教育显然要摆在第一位。所谓梦想不是空想。对于家庭经济不宽裕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上大学的路走不通,也可选择到职业学校学习一门技术,有了强大的实力做后盾,才能真正去实现内心的那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