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类似大学生到职校“回炉”现象逐年增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为何“放下身段”到高职乃至中职院校“回炉”求学?大学生“回炉”现象,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哪些反思?
2012年,27岁的林显峰在从一所高校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后,林显峰在武汉做过机械制图,在江苏做过模具设计。但由于眼睛高度近视,之前两份工作,机械制图或模具设计都得对着电脑加班,眼睛实在受不了,就一起来到万通汽车学校,进军汽车行业,成为汽车达人。
大学生到职校“回炉”现象逐年增多
对“回炉”技校,林显峰感触最深的就是严格按日程表作息。每天早晨7点起床,8:20开始晨训做操、上下午各三节课,晚饭后还有晚自习。这种生活方式,让在大学期间习惯睡懒觉、时间自由安排的林显峰刚开始还不太适应。
像林显峰这样的“回炉生”不是特例,众多大学生“回炉”读中职,从侧面反映注重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能力更强。
高等教育的狂飙,导致了人才结构的不合理。一个社会正常的人才机制,无论是技术工人还是知识型人才,都应该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正是因为知识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地位偏差,所以才出现了大学生供大于求,而技术型人才短缺的矛盾现象。
职业教育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能力更强
湖南万通汽修培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给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这也是学校受到大学生热捧的重要原因。校企合作,是从学生入学开始就签订培养合同,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做”,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定制”。
近期湖南万通就与长沙本地多家名企建立了校企合作定向班的合作关系,搭建企业人才输送的桥梁,让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所学!
分享到:
下一篇:大学生缘何“回炉”读职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