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钉子户,是执着还是自虐?
“专职”考生、“兼职”生意人,44岁的成都市民梁实高考又失败了,这是他第十五次参加高考。有人说他是“***铁脑壳”、“高考最牛钉子户”。
如果按某些参与过高考的人的说法:“一次高考,相当于脱一层皮”。那么,十五次高考,就意味着脱了十五次皮,其中的酸甜苦辣,不用多说,参加过高考的人都知道。许多人,在回忆起自己人生中最艰难的日子,说得最多的,恐怕就是高考的那些日子。但梁实不这么认为,用他回答记者的话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高考梦就好像烙印一样打在我们这代人的身上。”显然,他是把这件事情,当成了一个心结,一个梦。其实,高考在许多人心中,就是那个“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的对象。只是多数人,在体会了它的厉害之后,不敢再做无谓的尝试。
有人将梁实这种执著,当成一种自虐;有人则将它当成一种磨炼意志的修行;有人将这种行为,归纳为被高考折磨之后培养出的“斯德歌尔摩综合征”;有人则将此作为一种作秀;有人则更是担心他这样的行为,会不会倡导一种与社会总体发展方向相悖的“惟高考论成败”的价值观。作为一个事业成功的商人,梁实其实在某些方面,已证实了自己的价值。他完全有理由,凭着自己的兴趣,去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毕竟人生不是只有高考,梦想不是只能通过高考实现。
不一样的梦想,一样的坚持
在湖南万通汽修学校,也有很多这样执着的人,他们坚持自己的梦想,但是不是把梦想定义为简单的高考成功,而是找到人生目标,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湖南万通的学生大部分是来自湖南本地,他们在说到对梦想的执着时,用了一句湖南名言:要吃的苦,霸得蛮。没有谁能随随便便就成功,总是要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的。
湖南万通汽修学校,24年来也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办中国最好的职业教育。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汽修教育,万通率先在北京成立了教育研究院,研发课程,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启“校企合作”之路,与企业达成长期协议,订单式培养人才,让所有的学生,只要努力,都能成才,只要坚持,都能实现梦想。
分享到:
下一篇:培养新型人才 汽修教育担当重任